网站首页 > 厦门寺院 > 厦门寺院 > 正文
日光岩寺浏览寺院新闻
发布时间:2012/12/14 2:04:18  来源:厦门佛教在线 编辑:weiyi 浏览:1

 

日光岩寺

又称“晃岩”。在鼓浪屿区龙头山麓,晃岩路60—62号,俗呼“岩仔顶”。岩始建于明。初名“莲花庵”,岩后有“莲花庵”石刻,岩洞口横梁上雕刊“明万历丙戌年(公元1586年)冬重修”九字。时仅有石室一间,由出家女众在此住修。

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),台湾举人石国球之族兄石济灼与友人曾永钧、李瑞怀、林钟岩、林国桢等建“旭亭”于莲花庵后,石国球为作《旭亭记》,盛称日光岩旖旎风光。此时日光岩莲花庵己改称“寺”,寺中有“方丈”,球上人即为岩寺住持。乾隆四十五年正月,兴泉永道道尹俞成过日光岩访瑞球长老,作诗两首题刻崖壁。道光年间(1821—1850),楼亭倒塌,寺宇倾危。寓居鹭岛的长乐人林鍼发心重修寺宇,又翻建东西两厢房,并在石室前建一座拜亭。其亲笔题刻“鹭江第一”四个大字,成为日光岩一道亮丽的人文胜迹。光绪初年(1875—1885),僧六湛住持日光岩,曾对寺宇进行重修。

民国十五年(1926),住持僧清智对岩宇进行全面翻修拓建,在西厢翻建大雄殿,奉三世尊佛,东厢建僧舍楼房。二十五年,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曾在东厢寮房闭关养静,并为楼房题匾,称“日光别院”。1962年,旅菲侨僧善契法师募资重修,扩建佛殿、藏经阁和一座三层楼房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岩寺被鼓区电容厂占用,殿宇、佛像、法器多被破坏。

1984年,日光岩重归佛门,并定为对外开放寺院。在政府有关部门、领导及海内外十方善信的大力支持下,由菜姑谢黎华住持,并由李明利居士负责寺岩复建工程,对寺院建设进行精心规划、精心设计建设,今圆通宝殿(即“莲花庵”)、大雄殿、弥陀殿、藏经阁(芷绛楼)、钟楼、鼓楼、山门、法堂、客堂、斋堂、僧舍一应俱全。为配合旅游,增建旅游平台、小卖部和茶座。至1999年9月,总体规划改造完成,全寺用地面积2858平方米,建筑面积2325平方米,寺前庭院遍植花木,环境优美净雅。日光岩寺建筑群精巧玲珑,色彩绚丽,周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,每日游客如云,川流不息。

现住比丘尼4人,菜姑2人,居士2人。现任住持胜恬法师负责日常寺务。

寺院动态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闽(2022)0000006
备案序号:闽ICP备09050516号-1
地址:思明南路515号 (厦门南普陀寺内,闽南佛学院旁)
Copyright 2022 中国·厦门市佛教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.